大家好,关于1月18号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这个月份几号著伏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夏天是从几月份到几月份的中国规定的春天是哪几月份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结束;中国的一些地区则为夏至至9月份。
日本通常将6月、7月、8月订为夏季。在北半球一些地区则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将12月、1月和2月定为夏季。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英语为summer,又称“昊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
6月21或22日为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地区,月亮整夜不落,出现极夜现象。
扩展资料:夏天出汗的7大好处
1.驱除湿气
湿邪是很多冬天发作的疾病的帮凶,夏天排出体内湿气有助于治疗冬病。人体运动排汗的时候,也在驱除体内的湿寒之气,之前品品姐建议大家在三伏天期间每周泡2—3次脚,让身体微微出汗,也是祛湿的方式。出汗有助于祛湿,但排汗过多会导致气虚,造成口干、四肢乏力、心慌的症状。品品姐建议大家适度出汗,多喝水,避免身体失水过多引发不适症状。
2.减肥防慢病
夏天细胞比较活跃,运动效果更明显。这个时候运动,有助于燃烧体内脂肪,促进脂肪转化成热量,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减脂。出汗减肥后,体重、体脂不超标,患三高之类的慢性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3.降低血压
高血压症是因为单位血流量受到限制,出现的一种血压高的现象。出汗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出汗可以调节血压,但高血压患者不要采取大量运动出汗的方式降血压,应该坚持轻量运动,比如早晚散步、慢跑、练太极,通过轻量运动散热,才是正确的出汗方式。
4.缓解粉刺和痘痘肌
夏天出汗增加,毛孔也会随着打开,这时粉刺等藏在毛孔中的垃圾会随着汗液流出来,皮肤摸起来也更光滑,痘痘、粉刺等皮肤症状得到缓解。
5.避免中暑
当身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体内汗腺分泌增加,身体会自然而然排出汗液带走多余的热量,调节体温,让身体不至于太热,引发中暑。
6.防止结石
体内的磷酸镁等无机盐结晶沉淀,长此以往就成了结石,出汗能帮助排除体内的盐分并保留骨骼中的钙质,从而防止结石生成。
7.调节情绪
夏天适当出汗,能把身体的一些热气排出体外,驱除从饮食进入身体的胃火和心火、肝火,有效调节脾胃,避免出现心气烦躁的现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夏天
我国规定从立春开始立夏为止的三个月为春天。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
扩展资料:
春天的六个节气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诗曰:“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立春》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
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诗曰:“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左河水《雨水》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诗曰:“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左河水《惊蛰》
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
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
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诗曰:“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清明
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民俗于此日扫墓。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
诗曰:“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左河水《清明日》
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诗曰:“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左河水《谷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天
1月18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这个月份几号著伏、1月18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