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时间 > 文章页面

算命说以后老公是当官的?乾隆在街摊上算命,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

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就让手下杀了算命的

本文目录

西游记中最神秘算命先生袁守诚他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西游中》的算命先生袁守诚,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乾隆在街摊上算命,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

袁守诚就是算命先生,他是袁天罡的叔叔。

在《西游记》第九回中,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渭河水族的位置,让渔翁张稍算定何时能打到鱼,泾河龙王非常生气也非常恐惧,就去长安城找袁守诚的麻烦,让他算下雨的时间点数。

丈夫有钱后嫌弃妻子年老色衰,欲离婚,算命先生 妻子是你的贵人

结果袁守诚算对了。泾河龙王就想了一个非常非常蠢的主意,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结果被玉帝知道。触犯了天条。被魏征在梦里斩了。

扩展资料:

袁天纲是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道士,著有相书、天文书、风水书多本,其中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罡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

但大多已亡佚不可见。而他受唐太宗诏命,与弟子合著的探究历史动向的《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或许就是《推背图》最初的书名。

唐僧为何要去西天取经,原因就是袁守城引起的。

因为他算命准,导致渔夫个个都能收获满满,因此惹怒合理的泾河龙王上门找茬。引得泾河龙王和袁守城对赌第二日下雨点数,最终泾河龙王为了争口气克扣下雨点数,被降罪斩杀。泾河龙王被斩杀之前赶紧找袁守城帮忙,被支招向李世民求救,连累李世民下地府,最后引出高僧玄奘超度亡魂,才有了西天取经的后续故事。

袁守城是最早触发唐玄奘西游之行的人。那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原来他就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天罡相信大家多少都会了解一些,因为著名的《推背图》,就是此人与李淳风共同创作的。

我猜想这袁守城虽然可能不是道家的人,那他极有可能是玉帝或者如来的人。因为这场西行之旅收益最大的两个人就是玉帝和如来,如来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毕竟当时的中土还是以道家为主,李世民上台后才大肆修葺寺庙(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政治需要,社会需要稳定,佛教正好是引导安抚民心的。)而玉帝因为对天庭各界势力掌控薄弱,从二郎神听调不听宣可以看出,玉帝对天庭的掌控力的不足。

可见这场西游之行背后的利益纠葛真的是非常错综复杂,人人各怀鬼胎,心中有一个小算盘。佛老要传法,天庭要权力,妖怪要长生,四人要成佛。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目标,都有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殊不知这一切有可能都是安排好的,玉帝如来认为自己是下棋的人,唐僧,李世民等都是棋子。殊不知当你下这盘棋落第一子的时候,你也是这棋局中的一子,你下棋是否又是被安排好的呢?

本文看点:主要谈及“乾隆汉人说”这一谣传从乾隆时期到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流变,即,许多文学作品中关于算命先生说乾隆乃汉人的说法,从历史上讲“有些影子儿”。乾隆母亲是谁有四种观点:钮祜禄氏、钱氏、李氏、陈氏。

算命先生可能说的是:皇帝呀,你是我们汉人的后代,你应该反清复明呀。不能数典忘祖,忘记自己是汉人

对于乾隆杀算命先生这种根本无法查证的谣传,根本没必要按照历史真实去跟它较真儿。回答者能够说出的根据也无非是小说或影视剧,连野史的资格都不够。

钮祜禄氏

首先,清朝的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皇帝想去微服私访也基本不可能,皇帝虽然权力大,但“祖宗制度”是不敢违抗的。

其次,这种谣传或说民间故事,只是利用迷信、宣传迷信的一种手段。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有此“幸运”被作为主人公。只不过乾隆所在的清朝,离现在最近,乾隆的知名度也比较高。特别是七下江南,让南方的百姓能够一睹“天颜”,绝对是最大的大事儿。所以,各种人都会怀着各种心理去编排各种故事。

最后,看了看一些回答者,回答的结果都在说乾隆下江南期间发生的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戏说乾隆》里的桥段。但根据以往的各种传说,无非是“继续消费乾隆的母亲是谁”这个争论。

小说就是小说,不需要历史依据,特别是武侠小说。文艺是文艺,历史是历史,把文艺当历史的人只是小孩子儿而为。

在回答“包拯死后为何展昭就消失了包拯去世后,展昭为何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他究竟去了哪里呢”“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被活埋前,太监们为何要在她头上倒石灰”“康熙驾崩当夜,雍正就赐死了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这是什么原因”“包拯一生忠义,为何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等问题时,我都说过一个观点:

即使是正规的历史剧,也不能当历史。它的有限的历史事实,也会被编剧根据文艺创作的规律去进行:添加删减、转换挪移(例如《走向共和》中把同治皇帝造圆明园被木材商欺骗,挪移到20年后翁同龢身上),甚至为了主要人物而去编造故事去烘托主人公(例如《走向共和国》为了表达甲午战败不是李鸿章的个人责任,而胡编乱造李鸿章为了反贪腐整顿军纪杀死自己亲信黄瑞兰)等。

所以,对于文艺作品,无论打着怎样的历史旗帜、穿着什么样的历史的外衣,都不是正经历史,都不能信。

信的前提是你得经过历史查证才能信。否则,拿着所谓历史剧去当历史四处炫耀,只会让懂行的人笑话。

乾隆作为活着的次子,没有必要去“狸猫换太子”

乾隆生于1711年,但在其前面有弘晖(1694—1704年)、弘昐(1697-1699年)、弘昀(1700-1710年)、弘时(1704—1727年)、弘历(1711-1799年),同年还有弘昼(1711-1770)。乾隆是老四,但前三个都在1711年之前死了。所以,弘历应该是活着的老二、比其小三个月的弘昼是老三。

那么,当时的胤禛又不知道自己会当皇帝,又不知道乾隆几岁后会得到康熙的喜欢,这些都是在此之后的历史,我们知道,当时的胤禛可不知道。所以,他有必要去调换个儿子吗?他也不缺儿子呀。

如果是长子完全有这种可能。

虽然这是文艺创作,是编造。但既然要编,总得编得像模像样。空穴来风,也得有“穴”呀。这个“穴”就是乾隆的母亲是否是汉人。

雍正二年,康熙第12个儿子的笔误,造成乾隆生母之谜:之后派生出满人—汉八旗—汉人,直至出现乾隆是汉人的故事流程。而乾隆是汉人的说法是从晚清开始的,前两种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

雍正二年二月十四日,雍正册封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贵妃、格格钮祜禄氏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但雍正传旨给12弟允祹的时候,出了问题。允祹为了自己方便一方面字迹潦草,一方面钮祜禄氏“简写”为钮氏。礼部接到草稿后制定“册封金册”的时候,官员们认错了,因为这次分封的四人中有三人都是“汉八旗”出身,即年氏、耿氏(弘昼的母亲)、宋氏。

允祹

为此,礼部就认为“字迹潦草的钮氏”是“钱氏”。由此制作了“金册”。等发到钮祜禄氏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六月份,宗人府上疏奏允祹的错误,请求雍正给予处罚:贝子允祹,将圣祖仁皇帝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应将允掏革去固山贝子,降一等,授为镇国公。(雍正)从之。这份记录在《雍正实录》就可以找到。

紧随其后的就是“丑女李氏”一说,这还引申出了“乾隆到底是在雍和宫出生还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出生”的争论,这一争论直接关系到“丑女李氏”是否是乾隆的母亲。

从汉八旗到纯汉人,只不过是我们汉人中某些人的阿Q精神而已:汉八旗我认为已经不是汉人了。

在当时,汉八旗和满人的妃嫔都具有继承权。例如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就属于汉八旗。汉八旗本身的汉人无论在风俗、信仰、行为方式都已经满化。

其本身都不愿意承认汉人,例如佟国纲在康熙二十七年就称,自己本身就是满人,是明朝人欺骗引诱祖先才进入汉地……

其最终,佟佳氏仍然隶属于汉八旗中的各旗。但是对于“反清复明”的个人、组织可不会管这些,既然你属于“汉八旗”那么,就可以以“汉人”身份挑动反抗精神。雍正的政敌们也会以此作为攻讦目标。

最后一个海宁陈氏,基本不用批驳了。

因为,孟森先生在1937年、郑天挺先生在1944年,已经驳斥了这一观点。金庸先生也早知道这一观点。所以,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也专门声明:乾隆和陈家洛是亲兄弟“是我的杜撰”。

书剑恩仇录

所以说,作为明清史大家的孟森先生的结论,在史学界基本形成共识,与海宁陈家没关系。

综上乾隆的母亲即使有争论,也是在汉八旗和满人之间争论,但汉八旗在当时已经不再认为是汉人。跟我们没啥关系的。

算命先生献天书,预测清朝国运800年,皇帝寿至81岁,乾隆 斩了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