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时间 > 文章页面

算命先生?乾隆在街摊上算命,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

乾隆江南遇算命先生,不信算出的结果,但真的实现

本文目录

科学解读:“算命”为什么听上去这么准青天衙门给少年康熙算命是哪一集乾隆在街摊上算命,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

导语:什么是算命?

算命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预测,研究算命的学术叫易学、也叫术数。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是对人生辰八字的预测,广义的算命则包含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等。古代的占卜、筮法,均属于算命。

算命先生说乾隆最多再活三年,乾隆笑了两声,转身就派人追杀他

类似于西方的星座传说,中国的算命是另一种传统文化。

一、主观验证——自我的主观性

经验说:ta不认识我,却把我描述得头头是道,知道我的前世今生,真是太神了!

实验说:即使ta把所有话都反过来说,你一样会觉得头头是道,因为你的大脑会自觉地进行“主观验证”。

1948年,Bertram R. Forer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份性格测试问卷,同学们辛辛苦苦地填完问卷后,Forer告诉大家,老师会对各位同学的问卷进行分析,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针对自己的性格分析结果。第二天,Forer教授准备了一堆一摸一样的性格分析报告来到教室,发给同学们人手一份,然后让同学们对这份山寨的性格分析报告与自己性格的相符程度打分。结果显示,平均符合程度竟然高达85%!同学们纷纷表示:老师您太牛逼了!

上述实验只是Forer教授所做的大量研究中的一小部分。 Forer教授的研究发现,面对一个模糊的描述,人们往往会将它与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然后就觉得很准。这种倾向被叫做“Forer效应”。心理学家认为,“Forer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伪科学信以为真,比如占星术、塔罗牌、心理测试游戏等等。

在心理学上,“Forer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的意思是,当有一条观点专门来描述你本人的时候,你就很有可能会接受这一观点。

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车牌号码、手机铃声、电脑桌面、卧室的墙纸自己都会精心设计,为的就是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隔壁寝室的小强撞车了,为什么,谁叫这小子不信春哥呢?

二、捏造未来——命运的未知性

有人不知道算命看风水等等此类是怎么回事,便胡乱解释,或者是认为搞迷信,这些才是迷得最深的人,为数不少。

佛不赞成算命,是因为,人一旦明白因果,知道自己现在的一切遭遇是由过去所造的业决定的,现在所造的业又决定将来,所以对自己的将来明明白白,也用不着算了。正因为迷所以才去算。

人对于自己的未来不可预知,算命的结果似乎可以作为参考的道路,一旦遵循,不坐享其成也可有些帮助,但这都需要你自己的努力。

算命等术只能帮别人解临时之急,很难真正帮人解决问题。但是一切术数都是建立在大道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听起来和靠谱,只要是不害人的算命,我们都可以作为警告,不相信自己的命运已经定夺。

相信先贤留给我们的是一把把打开真相的钥匙。真正的宝贝不是钥匙而是我们要去打开的真相。

三、概率事件——信息的选择性

不准的不会到处去说,没有传播价值,只有准的才会被人传,所以听得到的通常都是“准”的。

本质上,这仍然是个数学上概率的问题。

由于一次次的准与不准,慢慢地,算命者可以积累自己的忠实客户。记得似乎美国有个故事,一个人给很多人发信,预测明天的股市,一半的猜涨,一半的猜跌。第二天只给猜对的那一半继续写信。如此几轮下来,一个股神诞生了。

算命只是一种猜测,它加上了猜测者的主观臆断和被猜人的美好愿望,它不同于赤裸裸的骗局,是两厢情愿而已。

总结:老话说的好:三十而知天命。做自己的算命先生,预先心理准备,应对冲突和事件,避免矛盾向最极端,命运还是自己掌控的好。

相关资料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通过百度搜索

相关参考来源如下:

http://baike.baidu/view/112006.htm

http://news.k618.cn/bbst/201305/t20130513_3220976_3.html

http://wenwen.soso/z/q414410450.htm

http://blog.sina.cn/s/blog_531cc13b0100buyi.html

http://douban/group/topic/6012529/

这一集是《康熙王朝》第三季第十六集,名为《青天衙门给少年康熙算命》。

在这一集中,康熙帝因为被宫中的老臣们担心,决定让康熙去青天衙门算命,以确定他的未来。康熙去了青天衙门,算命的老者给他算出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康熙也很开心。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做法步骤如下:

1.首先,康熙帝需要找到一个可靠的算命者,这样才能确保算出的结果是准确的。

2.其次,康熙帝需要准备好算命所需的材料,包括出生时间、出生地点等。

3.最后,康熙帝需要把这些材料交给算命者,让他们根据这些材料给出准确的结果。

算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未来,并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因此,康熙帝去青天衙门算命,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本文看点:主要谈及“乾隆汉人说”这一谣传从乾隆时期到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流变,即,许多文学作品中关于算命先生说乾隆乃汉人的说法,从历史上讲“有些影子儿”。乾隆母亲是谁有四种观点:钮祜禄氏、钱氏、李氏、陈氏。

算命先生可能说的是:皇帝呀,你是我们汉人的后代,你应该反清复明呀。不能数典忘祖,忘记自己是汉人

对于乾隆杀算命先生这种根本无法查证的谣传,根本没必要按照历史真实去跟它较真儿。回答者能够说出的根据也无非是小说或影视剧,连野史的资格都不够。

钮祜禄氏

首先,清朝的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皇帝想去微服私访也基本不可能,皇帝虽然权力大,但“祖宗制度”是不敢违抗的。

其次,这种谣传或说民间故事,只是利用迷信、宣传迷信的一种手段。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有此“幸运”被作为主人公。只不过乾隆所在的清朝,离现在最近,乾隆的知名度也比较高。特别是七下江南,让南方的百姓能够一睹“天颜”,绝对是最大的大事儿。所以,各种人都会怀着各种心理去编排各种故事。

最后,看了看一些回答者,回答的结果都在说乾隆下江南期间发生的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戏说乾隆》里的桥段。但根据以往的各种传说,无非是“继续消费乾隆的母亲是谁”这个争论。

小说就是小说,不需要历史依据,特别是武侠小说。文艺是文艺,历史是历史,把文艺当历史的人只是小孩子儿而为。

在回答“包拯死后为何展昭就消失了包拯去世后,展昭为何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他究竟去了哪里呢”“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被活埋前,太监们为何要在她头上倒石灰”“康熙驾崩当夜,雍正就赐死了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这是什么原因”“包拯一生忠义,为何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等问题时,我都说过一个观点:

即使是正规的历史剧,也不能当历史。它的有限的历史事实,也会被编剧根据文艺创作的规律去进行:添加删减、转换挪移(例如《走向共和》中把同治皇帝造圆明园被木材商欺骗,挪移到20年后翁同龢身上),甚至为了主要人物而去编造故事去烘托主人公(例如《走向共和国》为了表达甲午战败不是李鸿章的个人责任,而胡编乱造李鸿章为了反贪腐整顿军纪杀死自己亲信黄瑞兰)等。

所以,对于文艺作品,无论打着怎样的历史旗帜、穿着什么样的历史的外衣,都不是正经历史,都不能信。

信的前提是你得经过历史查证才能信。否则,拿着所谓历史剧去当历史四处炫耀,只会让懂行的人笑话。

乾隆作为活着的次子,没有必要去“狸猫换太子”

乾隆生于1711年,但在其前面有弘晖(1694—1704年)、弘昐(1697-1699年)、弘昀(1700-1710年)、弘时(1704—1727年)、弘历(1711-1799年),同年还有弘昼(1711-1770)。乾隆是老四,但前三个都在1711年之前死了。所以,弘历应该是活着的老二、比其小三个月的弘昼是老三。

那么,当时的胤禛又不知道自己会当皇帝,又不知道乾隆几岁后会得到康熙的喜欢,这些都是在此之后的历史,我们知道,当时的胤禛可不知道。所以,他有必要去调换个儿子吗?他也不缺儿子呀。

如果是长子完全有这种可能。

虽然这是文艺创作,是编造。但既然要编,总得编得像模像样。空穴来风,也得有“穴”呀。这个“穴”就是乾隆的母亲是否是汉人。

雍正二年,康熙第12个儿子的笔误,造成乾隆生母之谜:之后派生出满人—汉八旗—汉人,直至出现乾隆是汉人的故事流程。而乾隆是汉人的说法是从晚清开始的,前两种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

雍正二年二月十四日,雍正册封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贵妃、格格钮祜禄氏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但雍正传旨给12弟允祹的时候,出了问题。允祹为了自己方便一方面字迹潦草,一方面钮祜禄氏“简写”为钮氏。礼部接到草稿后制定“册封金册”的时候,官员们认错了,因为这次分封的四人中有三人都是“汉八旗”出身,即年氏、耿氏(弘昼的母亲)、宋氏。

允祹

为此,礼部就认为“字迹潦草的钮氏”是“钱氏”。由此制作了“金册”。等发到钮祜禄氏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六月份,宗人府上疏奏允祹的错误,请求雍正给予处罚:贝子允祹,将圣祖仁皇帝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应将允掏革去固山贝子,降一等,授为镇国公。(雍正)从之。这份记录在《雍正实录》就可以找到。

紧随其后的就是“丑女李氏”一说,这还引申出了“乾隆到底是在雍和宫出生还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出生”的争论,这一争论直接关系到“丑女李氏”是否是乾隆的母亲。

从汉八旗到纯汉人,只不过是我们汉人中某些人的阿Q精神而已:汉八旗我认为已经不是汉人了。

在当时,汉八旗和满人的妃嫔都具有继承权。例如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就属于汉八旗。汉八旗本身的汉人无论在风俗、信仰、行为方式都已经满化。

其本身都不愿意承认汉人,例如佟国纲在康熙二十七年就称,自己本身就是满人,是明朝人欺骗引诱祖先才进入汉地……

其最终,佟佳氏仍然隶属于汉八旗中的各旗。但是对于“反清复明”的个人、组织可不会管这些,既然你属于“汉八旗”那么,就可以以“汉人”身份挑动反抗精神。雍正的政敌们也会以此作为攻讦目标。

最后一个海宁陈氏,基本不用批驳了。

因为,孟森先生在1937年、郑天挺先生在1944年,已经驳斥了这一观点。金庸先生也早知道这一观点。所以,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也专门声明:乾隆和陈家洛是亲兄弟“是我的杜撰”。

书剑恩仇录

所以说,作为明清史大家的孟森先生的结论,在史学界基本形成共识,与海宁陈家没关系。

综上乾隆的母亲即使有争论,也是在汉八旗和满人之间争论,但汉八旗在当时已经不再认为是汉人。跟我们没啥关系的。

乾隆江南遇算命先生,不信算出的结果,但真的实现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