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水浒传的正义事件有哪些中国古代奇谋异士有哪些我要偏方!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河南人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史进碰到鲁达和李忠,一起去酒馆喝酒。听到隔壁金家父女啼哭。鲁达问出了郑屠户欺负良人一事,鲁达大怒,当即赠送两,安排父女出逃。第二天到状元桥郑屠肉铺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激怒他,挑起打斗,继而三拳打死郑屠,为民除害。鲁达打死郑屠后,为避官司逃走了。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投大相国寺看菜园,一帮泼皮闹事,花和尚力服众波皮。众泼皮买酒牵猪请鲁智深。吃到半酣,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吵得人心烦。泼皮们嫌不吉利,要搬梯子上树去拆掉老鸦窝。鲁智深乘着酒兴竟然将碗口大的杨柳连根拔起了。众泼皮惊服,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3.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高俅为了让他的义子得到林冲的老婆,陷害林冲。叫亲信假装成卖宝刀的在大街上卖宝刀给林冲,然后派人以看林冲新买的宝刀为名,将之骗到军事禁地白虎节堂。高俅以林冲拿刀到白虎堂刺杀他为由,把他押入牢房,发配沧州。
4.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高俅设计陷害林冲,将林冲发配沧州,还叮嘱解差在途中杀掉林冲。林冲原在大相国寺结实鲁智深,鲁智深得知林冲被刺配的消息,唯恐途中有失,暗地跟踪至野猪林,看见那两个公人要对林冲下手,就从一旁跳出,将两位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后才放心离开。
5.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陷害刺配沧州,途经柴进庄园。柴进盛情相待,柴氏庄上洪教头嫉妒林冲,就挑战林冲,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结果用棒轻松击败了他。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显示林冲好武功。
6.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林冲遭陷害刺配沧州,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场。高俅要对林冲斩尽杀绝,派陆虞候一把火烧了草料场并把林冲烧死。恰巧林冲出门打酒,屋子被雪压塌了,便去山神庙那里过夜。看草料场起火了,便要去救火,刚要出门见得陆谦、富安等刚放了火过来,林冲得知真相,怒杀二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上了梁山。(投奔了梁山后,因为才能遭受嫉妒,一直得不到寨主王伦的重用。)
7.杨志卖刀
为筹措盘缠,杨志在汁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两人扭打起来,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8.智取生辰纲
梁中书为讨好权臣蔡京,做生辰纲献京。刘唐饱受贪官迫害,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人智劫梁中书贺寿的生辰纲。杨志在押运途中,步步为营,但是终为吴用等人所算,在黄泥冈被迷倒,失去了生辰纲。
9.宋江私放晁盖(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生辰纲之事败露,白胜被抓,不堪屈打,供出晁天王,何涛等人到郓城县抓晁盖,正遇押司宋江。得知情况,宋江谎称知县睡着,稳住何涛等人,快马加鞭,飞报晁盖,晁盖等人才得以逃生。
10.水寨大并火(火并王伦)
王伦气量狭窄,嫉贤妒能。林冲有能力,自上山就一直受其压制排挤。适逢王伦强送新来投奔的晁盖、公孙胜等人下山,引起林冲不满,吴用计激林冲火拼王伦,林冲仗义杀死王伦,(吴用要林冲坐第一把交椅,林冲辞之,)拥立晁盖为水寨之主。
11.宋江怒杀阎婆惜
阎婆惜随父母流落到郓城县,其父得病身亡,无钱安葬,宋江施舍棺木又给了十两银子,其母感恩图报,将她送与宋江为外室。由于宋江不重女色,为阎婆惜所讨厌,结果阎婆惜喜欢上同为押司的张文远,并勾搭成奸。其后,晁盖写给宋江的信件及酬谢黄金碰巧为阎婆惜所获,阎婆惜以官司相逼,宋江一怒之下将其杀死逃走。
12.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在回家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不听劝阻,独自过景阳冈。途中酒力发作,见一块大青石,便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见一阵狂风,一只斑斓猛虎扑了过来,武松随即和猛虎展开搏斗,并将猛虎活活打死。武松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从此威名大震,被人们称为“打虎英雄”。
13.斗杀西门庆
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报仇,武松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摆,西门庆吓了一跳,认出是武松,想跳窗逃走,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酒楼下,跌的发昏。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去了西门庆的人头。
14.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快活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酒,却装成十分醉。施计将蒋门神妾丢进酒缸,蒋门神闻讯赶来,与武松打斗,结果被武松打得跪地求饶,只好答应武松把快活林还给施恩。
15.武松大闹飞云浦
武松在孟州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在荒僻之地在飞云浦,武松识破四个公人想杀害自己的阴谋。原来,这几个人就是蒋门神的手下,此次武松受诬,完全是蒋门神与张团练勾结张都监一手策划。武松闻言大怒,将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血溅鸳鸯楼。
16.血溅鸳鸯楼
武松醉打蒋门神后,蒋门神暗同张团练、张都监陷害武松,刺配到恩州。蒋门神又暗使差人杀武松于飞云浦,被武松得知,杀死差人回到城里,张都监府中,张都监、张团练、蒋忠正在鸳鸯楼中饮酒作乐,武松登楼先后杀死这三人,蘸血在墙壁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逃出城外,远避他乡。
17.除恶蜈蚣岭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得张青夫妇相助,改扮行者前往二龙山。途经蜈蚣岭,看见一个道人与一个妇人在看月戏笑,武松怒从心上起,与这个道人打斗起来,武松卖个破绽,只一戒刀,砍下道人的首级。武松解救出被道人抢来的妇人,望青州地面而来。
18.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宋江、戴宗和李逵三人到洒楼喝洒,李逵到渔场讨要活鱼打散了竹篾。“浪里白条”张顺要和他理论,却被李逵的重拳打跑。张顺设计将李逵骗到江中。李逵不识水性,在水中被张顺灌了个水饱,弄得万分狼狈。后经宋江等人劝说,张顺这才放过李逵,并和宋江等人结成了生死之交。
19.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被发配江州。一日无事,上浔阳楼喝酒,乘着酒兴题诗。城中有个在闲通判黄文炳,为人阿谀谄佞,平时竭力讨好蔡九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做官。发现宋江反诗,如获至宝,即向知府告发,说诗里“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有反意。宋江被打入大牢。
20.中州劫法场
宋江因为喝醉酒误在浔阳楼上题了反诗,被黄文炳发现,被下入死囚牢中。知府派戴宗送信给太师蔡京询问如何处理宋江,吴用设计伪造回信,由于落款有误,信被识破,戴宗与宋江一起被判死刑。行刑那天,李逵率先动手,杀入法场,与赶来的众好汉一起救出了宋江和戴宗。
21.真假李逵
李逵回家接母上山。返家路上,遇到李鬼冒名李逵拦路打劫,后李鬼假称家有80老母,骗过李逵放他下山。后来李逵想到农舍讨饭吃时无意到李鬼家,李鬼同他老婆计划要害死李逵,李逵在外头听到此事,一怒之下杀死了李鬼。
22.沂岭杀四虎
李逵回家接老娘,李逵背着他娘到了沂岭,娘觉得口渴,他就为娘去找水。但等他找水回来,发现娘不见了。最后在虎穴发现娘的尸骨。他大怒,打死穴中的两只小虎,后又用刀杀死了母虎,最后杀了雄虎。
为母报了仇。
23.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一次是宋江为救投奔梁山的时迁,率兵攻打祝家庄,却中了埋伏,兵败而归;第二次是宋江为雪前耻,二打祝家庄,王矮虎、秦明等人被捉,再次失利,但活捉了祝家庄的女将扈三娘;第三次,在孙立等人的策应之下,梁山好汉里应外合,攻下祝家庄,取得胜利。
(一打祝家庄:宋江为救投奔梁山的时迁,决意攻打祝家庄。宋江带兵一打祝家庄,命石秀、杨林去探庄。杨林被擒,石秀遇钟离老人,得知盘陀路走法。祝家庄伏兵齐出,梁山人马迷路,幸亏石秀赶到说出暗记,花荣射落号灯,人马才得安全退出。
二打祝家庄:宋江为雪前耻,二打祝家庄,王矮虎、秦明等人被捉,仍然失利,但活捉了祝家庄的同盟军扈家庄的女将扈三娘,剪去了祝家一翼。
三打祝家庄:利用新来投寨入伙的孙立与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师兄弟的关系,骗得祝家相信,孙立等打入祝家庄作内应。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最后攻破祝家庄,得胜回山。)
24.宋江大破连环马
朝廷派呼延灼攻打梁山,呼延灼的连环马打败宋江。宋江得知金枪手徐宁可以破连环马,派时迁偷走徐宁的宝甲,将徐宁骗上梁山,教习钩镰枪法。作战时,步兵先将呼延灼引进芦苇中,这时钩镰枪齐出,大破连环马的阵法。呼延灼逃跑后被捉,归顺梁山。
25.汤隆赚徐宁上山
呼延灼的连环马打败宋江。只有金枪手徐宁才可以破连环马,吴用派鼓上蚤时迁偷走徐宁的宝甲,汤隆假装和徐宁、时迁追赶盗甲之人,碰上乐和赶车,一起上坐。乐和用麻药麻翻徐宁,赚徐宁上梁山,教习钩镰枪法。
26.智赚玉麒麟
吴用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悄悄来到卢俊义庄上,利用卢俊义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并让他挂墙壁上。吴用在这四句卦歌里,巧妙地把“卢俊义反”四个字暗藏于四句之首,果然,这四句诗写出后,被官府拿到了证据,大兴问罪之师,到处捉拿卢俊义,终于把他逼上梁山。
27.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
李固与卢俊义娘子勾结陷害卢俊义。卢俊义屈打成招,下入死牢。柴进和戴宗买通两院节级蔡福,卢俊义被脊杖二十,刺配三千里外沙门岛。李固收买防送公人董超、薛霸,杀害卢俊义,卢俊义被燕青放冷箭所救,要上梁山,中途被捉拿,燕青告知宋江;石秀奉宋江之命到北京打听卢员外消息,适逢斩首卢员外,石秀从酒楼上跳将下去,吓跑蔡福、蔡庆,抢走卢俊义。
28.吴用智取大名府
吴用要在元宵节时,先于北京城中埋伏,里应外合,破城救人。时值元宵佳节,梁山泊宋江守寨,吴用派遣梁山兄弟们装扮成各种身份的人混进大名府。时迁火烧大名府最热闹的地方翠云楼,引发骚乱。梁山好汉里应外合,攻下了大名府,救出了卢俊义和石秀,捉了李固,贾氏。
29.宋江夜打曾头市
因为夺马事件,也为晁盖报仇,宋江再次兵发曾头市。摧毁外围的陷阱,阵斩曾涂,大破劫营的曾家军,斩杀曾密。曾头市被迫求和。此时官军来援,吴用派时迁卧底曾头市。当曾家军变卦夜袭梁山军营,遭到埋伏的梁山好汉毁灭性打击,全军覆没。曾头市也在梁山好汉里应外合下攻破。卢俊义生擒史文恭。
30.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宋江为给被曾头市史文恭射死的晁盖报仇,攻打曾头市,破了陷阱,杀了曾家两个儿子。吴用定计,假装和曾头市讲和,诱骗史文恭前来劫寨,趁夜色里应外合,袭取了曾头市。史文恭单骑逃走,被埋伏的玉麒麟卢俊义活捉。
--派派小说论坛为您解答
奇谋异士当然是首推曹操手下的两位鬼才——郭嘉、贾诩
郭嘉,字奉孝,他一生都为曹操出尽诡奇的计谋,从郭嘉其一生中,针对吕布、孙策、袁绍残党及鸟桓等四大谋略,可析论其中奥妙。
一、水淹吕布
(一)背景
建安三年,曹操虽三战三破吕布,令吕布撤退防守,但曹军士卒也很疲倦,本来曹操欲想退军息兵,但是郭嘉与荀攸一同说服曹操趁胜追击,曹操接受,结果擒捕吕布。
(二)曹操欲退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吕布本非轻易取胜,在曹军疲惫及吕布仍强时,曹操要冒险驱迫累伤之残兵,对抗以骁猛善战的吕布。而吕布当时若是精兵反扑曹操,再呼结臧霸等淮泗豪杰,在曹操本有张绣及刘表在背后的远因威胁,以及曹军眼前虽有小胜而实犹疲惫的近因艰难,曹操的胜算不比吕布有利。这也是曹操为何急于退兵,以俟休养充实,再战吕布。
(三)把握时机、稍纵即逝
郭嘉及荀攸献策:吕布有勇无谋,又失锐气,陈宫虽聪明,但无法迅速作出谋略,现在应趁吕布士气仍衰未复、陈宫谋略未定时,急攻围打,可一举成功。这正是吕布的弱点,没有智慧配合的武勇,符合兵法「必死可杀」之道,领导若是气衰,士卒则无奋意。后来曹操引沂水及泗水而灌城,水淹下邳之下,吕布士卒饱受饥饿的煎熬:城内积粮有限,坐吃山空,若没有新粮补给,只能坐以待毙;城外则是汪洋波涛,已无去路可逃。因此吕布最后被出卖而灭亡,正因被曹操包围而形成坐困愁城。若是吕布能拿出击退夏侯敦及三击刘备的勇猛,辅以陈宫献智计谋,未必遭败,可惜时机先手已落人后。
力擒强敌吕布,洞悉最佳时机,正是谋略过人之处。
二、预料孙策
(一)背景
官渡之战,曹操正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而孙策却扬言北伐许昌,当时众人悉皆恐惧,只有郭嘉独排众议。
(二)孙策正强
孙策渡江击破刘繇、消灭严白虎、诈取刘勋、攻溃黄祖及绞杀许贡后,除自领会稽太守外,又另立丹杨太守、庐江太守、豫章太守、庐陵太守及吴郡太守,可说是尽有江东六郡,势如同旭日东升。孙策站稳江东后,再来就是逐鹿中原,曹操首当其冲。
(三)轻挑必败、不足为惧
预言孙策被暗杀,不是郭嘉会算命,更不是郭嘉所指派,但是孙策仍以盛年之姿,却被刺客所暗杀,此乃英雄所见略同,出于偶然的巧合。
若从郭嘉谋略的内容细论,孙策死的一点都不冤枉。郭嘉认为孙策虽能平定江东豪杰,但是被击败的豪杰像都有忠心的部下卖命,人心尚未归顺,孙家仍需耗时费力以安稳民心士气。而孙策一向行事轻率而没有防备,虽然在江东领导人民军队众多,但是好像一人独行,若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刺客偷袭,孙策一个人很容易因落单而被解决。郭嘉从孙策的大意,判断孙策将因骄傲而死于匹夫之手。
虞翻就曾劝谏孙策:「白龙若变身为鱼身,一个普通渔夫也能轻易捕捉。」孙策又曾恁意命令左右分别逐贼,自己却独骑入山,只有虞翻一人步行护卫,尾随在孙策马后。可见孙策轻挑,事出有因,酗酒终日难保不醉,耍诈老千终被识破,郭嘉确认情报研判出必然性,这与臆测铁口直断的猜想,有所不同。
孙策若死,江东必乱,等到稳定,又是几年光景,此时曹操早已结束官渡之战,因此孙策不足为惧。
三、缓攻袁绍残党
(一)背景
虽然官渡战胜袁绍、又讨伐青州袁谭及袁尚,诸将皆欲乘胜追击,但是郭嘉却不认同。
(二)打铁趁热
曹操擒吕布、灭袁术及讨刘备等,皆以闪电袭击奏效,袁绍才于官渡新败,袁谭及袁尚(袁绍诸子)又于黎阳再败,正是曹军一鼓作气,斩草除根的最好时机。
(三)军有所不击
优势因利而制权,若墨守成规,不知因时机而变通,纵使有利也可遭不利。官渡之战虽重创袁绍,但是郭图、逢纪却各拥袁谭及袁尚,两袁仍能聚军抵抗。郭嘉献策曹操,与其急攻两袁而令其合作相抗,不如缓攻而待其互斗生变,此为「鹬蚌相争,渔人获利」。对付二虎相斗之后的残余一虎,比起同时力拼二虎要省力,特别是二虎又可能合作时,最好再助其一虎挑拨互斗。
曹操接纳,甚至与袁谭结为婚姻,后来还为袁谭击败袁尚,最后再消灭袁谭,循序渐进的顺序,正按郭嘉安排,不但攻破邺城斩审配,又能攻破南皮平冀州,郭嘉因此而受封为「洧阳亭侯」。
虽然拙仆能慢慢蚕食,但因势而取巧更妙,在「有所攻」与「有所不攻」之际的拿捏,更是战争的艺术。
四、北伐乌桓
(一)背景
刘表与刘备正在荆州蠢蠢欲动,曹操却想长征袁尚及三郡鸟桓,这是一种北伐与南征的两难。
(二)斩草除根
乌桓自以为路离中原遥远,不会严加防范,曹操若能乘人不备,突然用兵,必能击破。袁绍曾有恩于乌桓,所以袁尚及袁熙兄弟才会逃命投靠,昔日袁绍「冀、青、幽、并」四州人民只因畏惧曹军势力而臣服,尚未心服,如果袁尚藉乌桓的资源而来,招募死忠臣属,万一起兵而四州人民响应,恐怕青州及冀州将脱幅而走。刘表与刘备有天生的矛盾:刘表若是重用刘备,恐怕无法领导或控制刘备,刘备可能反客为主;刘表若是轻用刘备,又不能善用刘备的才能,不足为惧。因此郭嘉建议曹操,就算倾巢而出,也不用担心刘表,曹操听从。
(三)千里奇袭
郭嘉随军至易县,建言「兵贵神速」的重要:军队连同辎重一齐行军,速度缓慢而无法掌握主动,而且容易被发觉行踪,一但被敌发觉,就会加强防御。不如留下辎重,轻装疾行而出奇不意。
因为丘牛大车粮秣兼行,浩浩荡荡的补给的队伍,行动必定缓慢,千里袭击却采徐行,敌人必先得知,等到曹军人马到齐时,鸟桓的边塞防御工事等也完成的差不多,而难攻不下,然后曹操纵使再来「六出乌桓」(参考六出祁山),可能先因防御坚强而屡攻难拔,再因粮尽无援而不得不退兵。
曹操后来在白狼山遭遇鸟桓:当时乌桓军兵多,曹操军兵少;乌桓军被甲者多,曹操军被甲者少。不论从兵力或从装甲,曹操皆居下风,所以曹操左右皆恐惧。若不是先前曹操采用奇袭,出乎敌人意料之外,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兵法虽云「百里争利而失三将军」、「五十里争利而蹶上将军」,虽然「劲者先而疲者后」是原则,但郭嘉因势而权变,作出「其疾如风、动如雷霆」的谋略,而免于「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窘迫。
结果曹操大胜,击溃斩敌,不但歼灭鸟桓主力,还逼迫袁氏兄弟流亡到辽东,无法再影响中原。
结语: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郭嘉谋略神机妙算,正是因不墨守成规而能变通胜算。
接下来说说贾诩,字文和,他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中最后一个投靠曹操的,之前还帮助他的前主公张绣两次大败曹操……他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他的品质里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但就客观效果而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当年陈寿撰《三国志》时,曾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并列立传,引起了注家裴松之的不满。此事见仁见智,我觉得若撇开道德威望,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
在贾诩投靠曹操之前,他先后为之献策的,多属造孽江湖的恶棍型军阀。虽然贾诩常以汉室忠臣自诩,也确曾有功于皇上,但他显然更热衷于放纵自己天赋的谋士才华,而较少计较千秋功名。在各路军阀此起彼伏的混战中,在汉献帝由长安到洛阳的奔命过程中,在新旧都城的喋血杀伐中,我们都能看到贾诩的智慧,像一只不祥的猫头鹰,在累累尸骨上盘旋。
当年董卓伏诛,司徒王允专权。王司徒虽然才能有限,且有不知体恤,滥开杀戒之弊,但风雨飘摇的汉朝江山毕竟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董卓手下原有两个莽野的部将李傕和郭汜,王允若本着首恶既除,协从不问的态度,网开一面,则这两个手上握有兵权的家伙极有可能归化朝廷,如此,乱局初定,因董卓而起的关东诸雄因一时丧失了矛头所向,不知旌麾何指,也可能权且罢兵。中国历史在步入这一章时,虽然会略嫌平淡,但于国于民,实属大幸。刚愎无比的王司徒,本着决不姑息的态度,对李傕、郭汜下达了追杀令。这有点逼人造反的意味了。然而奇怪的是,李傕、郭汜本来也想认命了,他们决定解散部队,自己再分头向大西北逃亡。
倘如此,则王允虽然极为不明智,却毕竟没有种下恶果,东汉政权暂时还能迁延些时日。
贾诩单人匹马,挡在道上,"二位,急个啥呀?"李傕、郭汜对贾诩素来敬重,便洗耳恭听。"王允正要捉拿你们,你们若解散部队,路上随便一个小亭长都有能耐把你们绑起来,送给王司徒邀功。横竖是个死,何不先聚集军队,干脆反上长安,为董卓报仇。如侥幸事成,则挟天子以令天下,何其威风;万一事不成,那时再逃向西北故土,也未见得晚呀。"这一番充满流氓智慧的开导,李傕、郭汜听得不住地点头。
当年陈胜、吴广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与贾诩此时的教唆相同。区别是,无论陈胜、吴广还是李傕、郭汜,他们都属当事者,而贾诩则完全是局外人,换言之,这一番建议,虽然可以救李傕、郭汜性命于一时,对贾诩则没有丝毫好处。不然,当李、郭二人成功后欲封贾诩为"尚书仆射",他也就不会坚决推辞了。"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贾诩话说得颇有自知之明。
于是,李傕、郭汜的命暂时虽被救下,汉朝的命却更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顺着贾诩那番开导走下去,诸如"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之类强盗逻辑,已无可避免。
帝国都城长安的城头,刹那间便阴暗了下来。随着李傕、郭汜的反戈一击,东汉再也没有喘过气来。
李傕、郭汜所带的凉州兵,凶悍无比,暴虐非常,端的乃"虎狼之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尸遍长安。堂堂汉家朝廷,就此落入两个无赖军棍之手。据说,董卓初死之时,三辅地区百姓尚有数十万户,经过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好一片凄惨。两人沆瀣一气,作恶多端,这时突然又因一个妇人的嫉妒,陡然翻脸,彼此厮杀起来。世事遂进一步动荡,百姓遂进一步遭殃。贾诩虽曾对两人有所规劝,但正所谓"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面对这一最初由自己造成的局面,当它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贾诩事实上已一筹莫展。他看李傕、郭汜越来越像两个不成器的野孩子,只知在院子里打架。然而,这是你家的院子么?这可是整整一个王朝啊!
贾诩,字文和,他的行为可是与"文和"没什么关系。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正贾诩之谓也。
他厕身在杀人如麻的强盗身后,貌似蔼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这份能耐,孰能及之?你看他以一介游士的身份,时而避难乡间,时而闪身在某个诸侯的厅堂,匹似流窜作案。说计道谋,甚至敢让曹操甘拜下风;逮至晚年,竟又在曹丕的朝廷里充任太尉,权势蒸蒸日上,一派德高望重的模样。这是一个怎样的奇人?
他出生在武威,俗称"金武威,银张掖",也算是大西北一个重镇。年轻时虽也曾被人评为"有良、平之奇",但因僻处偏远,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在那个天高地远、充满犷悍之气的地方,少年贾诩濡染其中,斯文气中难免也会夹杂若干匪气。与豪爽武夫打交道,与土匪豪强相周旋,这份本领贾诩生而具备。靠一袭长衫,一把折扇就能行走江湖,在四百年后的中国也许可行,当时免不了就会步步涉险。贾诩有一次就在道上遇到强盗,同行数十人同时被擒,一张百人坑已经挖就。要活埋吗?看来是的,这些强盗,把人活埋也许比打牌还要轻松。贾诩面不改色,镇定从容地对强盗说:"先别急着埋我,我是段太尉的外甥,太尉肯定会出重金来赎我,保你们赚一笔。"——诸位,这里的奥妙在于,若强盗当真等着段大人拿钱来换人,西洋镜准会被戳穿,因为太尉段颎并没有这样一个外甥。贾诩拿准了他们没这份胆量,当时,段颎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最强蛮的家伙都不敢贸然招惹。结果,贾诩一面看着这拨强盗将其余众人悉数活埋,一面自己却与强盗首领推杯换盏,"我会在舅舅面前替你美言几句的,"说完这话,贾诩抹了抹嘴边的美味,在强盗们点头哈腰的欢送之中,骑马扬长而去。
骗人骗到这个份上,我只能遥遥地想着:贾诩是深不可测的。让满脑子想着活埋人取乐的强盗俯首帖耳,单靠智慧肯定于事无补,靠胆量也过于笼统。我的解释是:贾诩身上同样洋溢着一股匪霸之气,正是它让强盗相形见绌,气为之夺。话说回来,注定要呼风唤雨,荼毒江湖的贾文和先生,怎么也不会在寻常沟壑里翻船。他的目标是长安,他相信在那里会有自己的机会。什么机会?如果你这么问,贾诩只会诡秘地抿嘴一笑,两眼直勾勾地看着远方。那里,秦始皇建造的巍峨长城上,正幽幽地转出烽火。
似花还似非花,摧国不忘护国,正可见贾诩本色。在挑动李傕、郭汜反上长安、又间接导致李、郭二人在长安城外自相残杀,京畿震荡之后,他又在皇帝面前扮演起护花使者的角色来,弄得皇帝对他又恨又爱,又嫌又忌。为了拉拢他人联合对付郭汜,无法无天的李傕曾对凶悍的凉州兵大言不惭地许诺:"一旦攻破郭汜,皇帝宫中的美女,可任意使用。"结果,这些莽汉便天天在长安城外高叫:"李将军答应的宫人美女在哪,快快送出来!"皇家威望,扫地无光。汉献帝可怜巴巴地看着贾诩,希望他能拿个主意,至少别让这些家伙再这么在城外乱叫了。好个贾诩,当即秘密地将强盗首领全部召来赴宴。不就是一些空洞许诺吗?区区李傕能许你宫廷美女,我受皇帝重托的贾诩,就不能许你更具诱惑力的高官厚禄?几桶美酒喝完,凉州兵当晚便奇迹般地撤离长安。李傕由此受到重创。
贾诩偷偷离开长安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他处处以汉室忠臣自居,此前有人劝他离开,他还曾掷地有声地说道:"我深受国恩,义不可背。"后来当皇帝被迫逃离长安时,贾诩也颇有护驾之功。关于贾诩,在洛阳颓败的"杨安殿"里,皇帝也许会想到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尽管有些不伦不类。萧何之败,无关乎皇朝兴替,贾诩之谋,实已致汉朝江山于万劫不复之境。
和吕布一样,当西北的战火逐渐向中原燎原的时候,贾诩的身影也随之在中原出没,贾诩的计谋也随之在中原吹奏出杀伐之气。贾诩的谋士品格,只在一点上得到确认,即他从来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的军阀,他的身份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幕后闪身而出,表面上是献计,实际上却往往收到替将军作主的效果。
诚如伏波将军马援所言,"方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作为中国历史的"后战国时代",三国士大夫的择主标准,与天下辐裂的先秦知识分子本无不同,故荀彧、郭嘉、董昭等谋士纷纷弃袁投曹,关羽义不背主,诸葛兄弟在东吴、蜀汉各事其主,俱忠诚不二。若此乃通例,贾诩便提供了一个例外:他先后投靠的段煨、刘表和张绣,竟然都是自己内心颇为鄙视的。段煨对贾诩表面敬重,内心忌惮,因为贾诩"素知名",在兵士中威望极高,段煨怕贾诩喧宾夺主。贾诩离开段煨的时机和理由亦很微妙,"我若呆在段将军身边,说不定会遭到陷害;而我一旦离开,由于段将军既希望我外结强敌,又怕我反戈一击,所以反而会厚待我的妻子家人。"结果丝毫不差。至于刘表,贾诩的评价也是既准确又刻薄:"若天下安宁太平,刘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乱世,他如此不见事变,多疑无决,便注定是碌碌无为之辈。"贾诩与张绣的关系最好,早在长安时,张绣就有意将贾诩拉拢至帐下,一俟贾诩秘密来投,立刻便对他言听计从。奇怪的是贾诩之所以投奔张绣,不仅因为张绣的张臂欢迎,更在于这样一个判断:"张绣,一个没脑袋的主儿。"以贾诩的才华,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明珠投暗,龙游沟壑,这里面便颇可揣测贾诩的真实用意。他喜欢谋略,他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如果谋略是一种美,联系到他当年不可思议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馊主意,则贾诩正好被我们理解成这样一个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看出这一点,贾诩投靠张绣而不是曹操、袁绍,便是最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其本人又计谋百出,贾诩在那里注定难呈鹤立鸡群之势;袁绍貌似强大,但这人志大才疏,又有着一个奇怪而又致命的弱点: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计谋,他一概不采纳;刘表可不去说他了,而好做皇帝梦的袁术,刚愎自用,缺少虚怀下士的品德,贾诩注定没法活得从容。贾诩与吕布有仇,当时尚力单势薄的刘备当然更入不了贾诩法眼,何况刘备还一直和吕布勾勾搭搭,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败仗,都不会不提"宛城战张绣之时",那也是曹操输得最为凄惨的一仗,长子曹昂及贴心猛将典韦相继阵亡,自己所乘的大宛良马"绝影",亦中箭而死,可说狼狈至极。毫无疑问,这一仗曹操其实是输给贾诩的。贾诩后来又赢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虽无多少战略意义,却极端神奇,可以让曹操作为教科书,好好琢磨研习一番——曹军撤退了,张绣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领军追赶。贾诩在一边连连阻止,张绣不听。张绣的枕芯脑袋难免会想:与曹操交战,而竟能逼得他退军,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此时不乘胜追击,痛下杀手,更待何时。然而,不听谋士言,吃亏在眼前,没多久,张绣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后部队杀得大败亏输,狼狈逃回。"文和,我后悔没听你的话,"张绣诚恳地向贾诩道歉。"先不忙后悔,请将军重新整顿军马,再追一次曹操。""什么?"张绣大惊失色,"我得胜之军追曹操败退之兵都没有胜算,你竟然让我再将失败之军追曹操得胜之旅?"贾诩有点不耐烦了,"将军莫迟疑,只管去追,如不胜,把贾某的头拿去。"张绣此时的心情肯定古怪至极,不过他还是去追了,即使心里一百个不相信。
第二次追击,张绣大有斩获,把曹操杀得溃不成军。
不仅曹操对自己的失败极为纳闷,张绣回营后见到贾诩,恐怕也得把他好好地重新打量一番,以确定他是人是鬼。就像华生医生总要让福尔摩斯解释一下破案原因一样,张绣此时最想做的,就是让贾诩说个明白。"这还不简单,"贾诩摆了摆手,"曹公与将军作战,并没有占丝毫下风,突然撤退,肯定是后方有事。将军不察,误将曹公的主动退军视为不敌,盲目进击,必无胜算。曹公用兵何等精明,必有精兵良将为之殿后,以防追军。待将军败走,曹公因急着赶路,不再设防,便会调整步伍,将后军挪为前军。此时将军纵用败兵追击,亦必能奏效。"三国之所以多智,端赖贾诩者流出没其中。
当曹操和袁绍两大军事集团纷纷剿除诸侯之后,世界虽然没有变得安宁,局势却已明朗不少。在曹、袁两只巨螯的钳制下,暴露在外的张绣,势必沦为瓮中之鳖。投靠袁绍还是曹操,就成了张绣迫在眉睫之事。投靠袁绍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则袁强曹弱,一则张绣于曹操有杀子之仇。于是,当袁绍主动派使者前来招降时,张绣恨不得立刻跪下身来,唯袁绍之命是从。谁知贾诩从幕后倏然闪身,以疾言厉色之态,对袁绍使者痛加训斥:"替我谢谢袁本初的好意,再转达这样一句话:一个连自家兄弟袁术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张将军敬谢不敏!"张绣大惊:"文和,你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不然",贾诩平静地说:"投降曹操吧。将军虽与曹操有过节,但依我看来,曹操有雄杰之气,肚量宽宏,肯定不会为难将军。再说,袁强曹弱,将军这点兵马袁本初未必看得上眼,对曹公却不失为雪中送炭。请将军再听我一回。"果然,曹操竟好像完全忘记了当年与张绣结下的深仇,亲自率众出城迎接,给予张绣极高的礼遇。私底下,曹操也紧握着贾诩的手,一脸诚恳地谢道:"使曹某信义著于天下,正是阁下呀!"——贾诩之所以甘冒奇险,正因为他看透了曹操的心。
至此,东汉元恶之一的贾诩,人生航道进入了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海域。虽然作为曹操谋士之一,他仍不时献计供策,尤其在曹操征伐马超、韩遂的过程中,贾诩功不可没。但总体上看,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显。对曹氏父子,贾诩本来还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后两次讨伐东吴,都以失败告终,赤壁之战更使曹操元气大伤。我们发现贾诩都曾预睹先机,加以谏阻。
贾诩知道自己的过去并不光彩,所以一直韬光养晦,轻易不发一言。晚年的贾诩尤其乖觉无比,他闭门不出,谢绝交游;为了杜绝他人猜疑,他处理儿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门。虽然如此,在曹操立太子的过程中,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争权的过程中,站在曹丕一边的贾诩,仍以自己四两拨千斤的谋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向贾诩请教太子争宠术时,贾诩的回答竟是那样地冠冕堂皇,霁月光风:"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养,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奇怪的是,就这么一番貌似不切实际的大话,竟使得曹丕从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砺,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好感。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众人,向贾诩请教立太子一事。贾诩面露难色,故意不答。"先生为什么知而不言?"曹操再问,"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两个人。""谁?""袁绍和刘表,"贾诩答道。曹操哈哈大笑,轻拍着贾诩的肩膀:"先生不仅谋略过人,也特别善于处理他人父子关系。"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对曹魏政权的最终确立,也许竟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袁绍、刘表正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继承权问题,死后遂使得兄弟阋墙。贾诩示曹操以前车之鉴,终于使曹操决下心来,立曹丕为太子。
在魏文帝曹丕当政之时,功劳盖世的贾诩被委以太尉重任。然而贾诩老矣,他只仿佛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依旧过着恬淡的生活。世事阴阳,果报难料,这个邪恶的播种者,谋略的热衷者,最终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依照当时"人过五十不称夭"、"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标准,贾诩真可谓寿比南山。
说到出生于河南的皇帝,不得不提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就是河南人,出生在河南洛阳。提到这个宋太祖,就不得不提他的两件事,一个是黄袍加身,另一个就是杯酒释兵权。
唐朝末年,曾经的府兵制已经满足不了边境防卫与征战的需求,不得已,唐朝开始了募兵制也就是职业军人,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军组织,就是普通百姓可以参战,然后领取军饷,自己可以佩戴武器装备也可以,也可以在军中花钱购买,而边境的节度使,拥有当地的军事财政人事大权,所以节度使自己收税,然后再花钱雇佣军人,已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曾有唐军只认节度使,不认皇帝的趋势,而在这个情况下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各地节度使更是拥兵自重,不把唐王朝放在眼里。
终于在唐朝末年赵匡胤耍了一个小技巧,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自己算命,说自己有事真龙天子的命,然后在军中广为传播,终于,在他的指点下,几位将军直接将黄袍盖在他的身上,说您就是当今的真龙天子,最终赵匡胤称帝,年号为宋,就是历史中的宋太祖,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当时的唐朝中央政府国力衰微,已经无法制衡各地节度使,所以他黄袍加身之后,唐的中央政府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镇压平反。
而关于宋太祖的另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在宋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各地节度使依然拥兵自重而跟他当初打天下的那些将军更是勇猛过人,所以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出现,宋太祖找了一天把这些将军带进宫中喝酒,然后,和这些将军说你们这些将军跟着我打天下已经劳累了大半生,现在让你们卸甲归田,回家好好养老,但是如果你们还想学我的那一套,那就不要怪我现在就心狠手辣,所以手下的那些将军,在软硬兼施下,交出了自己的兵权,避免了一次大范围的全国军事行动,所以这件事在历史上,也算一次比较出名的中央集权行动